第一次被斷崖式曖昧
2025/1/7 更
這是我第一次被「斷崖式曖昧」的體驗,情緒蠻原始,我盡量保持原本的語氣,但修飾了一下用詞。
那時候我沒有發現,自己「焦慮依附」的狀態被觸發,也沒發現對方展現出「逃避依附」的一些特質。現在來看,感覺是一個典型的「焦逃配」。
情緒變化三角
我經歷了斷崖式的一週。
這週我的情緒就是不斷的在焦慮、害怕、難過、解放的喜悅循環。
我一直思考:「為什麼妳不回訊息呢?」,我試過很多方法去探索答案,包括直接傳訊息:跟妳說我真的很需要被在乎,我的情緒一直被妳牽動;我很努力去了解妳到底在做什麼事情,是因為很忙才不能回訊息嗎?我內心一直盤旋著:「但是如果在乎的話即使再忙也有辦法回訊息吧?。結論就是果然我的在乎還是建立在別人也是在乎我的,如果對方突然不在乎了,那我就找不到意義了。
不過這樣的探詢似乎無果,因為終究我等不到任何的回覆。
果然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
為什麼我這麼焦慮呢?在 Podcast 觀念碰撞所 在脆講什麼都會被噴?性別對立的年代,平權主義者,如何應對無處不在的對立困境? | 觀念碰撞所 中我意外聽到情緒變化三角1。我們喜悅、悲傷、恐懼、厭惡、憤怒、興奮的核心情緒就像腦筋急轉彎 2 裡面一樣,會被焦慮、羞恥和罪惡壓抑,被裝進狹小的玻璃瓶裡送進心理的地牢。因為面對核心情緒太辛苦了。我就在思考「我的焦慮是在壓抑什麼情緒呢?」,應該是恐懼,因為我很害怕什麼都不知道就被拋下了。這讓我回想起妹妹剛出生時,媽媽突然不見了,我非常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最後是爸爸載我去找媽媽,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去做月子。原來我這麼害怕妳突然消失是因為這樣。
「為」與「無為」
雖然妳簡單回覆了訊息,但還是馬上就消失了。我擔心會不會讓妳覺得我很煩。
同一集 Podcast 他們又討論到「為」和「無為」。對我而言,我總是覺得如果不做些什麼的話,就不會有好結果。我很喜歡的一句話2是:
不想變得幸福還真是卑鄙
這讓我覺得應該要不斷「做些什麼事」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幸福,這是「為」的思想。然而,我卻覺得持續做下去沒有任何回報,也沒有更幸福。但幸福 一定需要「為」嗎,或許「無為」也可以變得幸福。或許這個時候我需要的是不要去想該做些什麼,讓事情自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