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台大統計碩士學位學程 推甄正取分享
114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應屆畢業生(大四),系排百分比 2%(1/56,GPA 平均 4.26)
修過相關的課包括:
- 統計學一上 / 下(工管系開的):A / A+
- 多變量分析:A+
- 當學期正在修:商管統計資料分析 / 統計學習與深度學習
推甄系所 | 領域 | 結果 | 審查分數 | 口試分數 | 考試總分 | 最低錄取成績 |
---|---|---|---|---|---|---|
台大統計碩士學位學程 | 管理與社會統計領域 | 正取 | 89.25 (40%) | 89.00 (60%) | 89.10 | 86.90 |
台大心理系碩士班 | 計量心理學 | 審查未過(審查成績排名在前20名者才有口試資格) | 75 | x | x | 86.5 |
準備
前一天我就抓著朋友幫我練習口試,我把網路上找到的問題都整理準備了一下(基本上動機的問題蠻有用的,但專業問題基本上不太會重複),擔心模糊重點,我把我事前準備的放在最後。
其他書審製作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報到
當天我是白襯衫 + 西裝褲 + 皮鞋,資料是需要準備准考證(貼兩寸照片)、身份證(繳費證明沒用到)和兩份書審資料。
由於我拚前幾個繳交書審,所以口試順序很前面,是第二組的 第二位(13:00 開始口試,我是 13:15-13:20 報到),報到後會在一個小房間裡面等待工作人員叫我。
當天的流程基本上就是:報到 → 第一關 → 簽退
因為我算是第一次正式面試,所以真的超級緊張,真的是心臟要跳出來的那種。我心裡就想著如果再這樣緊張下去我等一下一定不知道會講些什麼,所以就一直回想這陣子很喜歡的歌 [^1],然後用心跳打拍子(?,之後雖然心跳還是很快,但就不怎麼怎麼緊張了。
沒多久人員就帶領我進第一關的教室。
第一關
第一關是自我介紹與動機,有三位老師問問題,在當下我是三位老師都不認識,左邊和中間是男老師,右邊是女老師
左👨🏫 | 中👨🏫 | 右👩🏫 |
---|---|---|
👨🎓(我) |
基本上有幾個階段:
自我介紹
一開始中👨🏫說資料他們都有所以放中間就好。等我坐定位後中👨🏫要求做 1 分鐘的自我介紹,我基本上是照著準備的說,但我準備的事 2 分鐘的內容,所以有濃縮一些內容。(姿勢就是雙手握著,對於自信真的蠻有幫助的,不需要思考手放哪,可以專心在講話)
老師您好,我是台大工管系四年級的應屆畢業生王敏行,目前主要的領域是在行銷和營運與數據分析的模組。之所以想來進修統計學程,是希望可以加深自己對統計的理解以及加強自己獨立研究的能力。我有興趣的領域是在管理與社會的領域,尤其是我對行銷和心理學最感興趣。
關於我自己,我很喜歡花時間學習新的東西,並且投入研究有興趣的事情上。舉例來說,我現在就有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分享自己的音樂演奏。目前已經連續每週更新兩年了,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蠻驚人的。做這件事情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不斷地學到新東西並且運用在自己的音樂製作與頻道經營上,也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琴,讓我自己演奏的進步非常多,是個蠻穩定的成就感來源。
然後為了想要把頻道經營得更好,尤其是讓數據上的表起比較有起色。之前我就有嘗試把 YouTube 後台的數據拿來用統計方法進行研究,包含回歸模型或是群集分析等等。過程中發現在搜集資料、如何得到好的模型並詮釋得正確是十分有挑戰性的,但慶幸我有找到一個滿意的模型,在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讓我感到十分有成就感,所以希望可以在學程的學習中對更進階的統計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各個碩士/學程比較
中👨🏫一開始就直接問台大資料分析相關的碩士就有統計所、資料分析學程等等的,那我為什麼要選擇統計學程。
這個雖然不是我準備的問題,但算是不意外的問題。
我回答說這幾個我都有研究過,像是統計所比較偏向理學院開的,跟我目前的領域跨越太大,像是統計學程有比較多元的領域可以選擇 ,像是社會和管理等。而資料分析學程據我的理解比較多是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我兩者比較後覺得自己比較喜歡統計的架構,比較穩定的感覺[^2]。
老師沒有做什麼回覆就接著別的問題了。
頻道經營
由於我有提到自己經營頻道,所以中👨🏫和右👩🏫就針對這個部分直接追問。
一開始老師其實就明確問我分析頻道的數據得到什麼挑戰和結果,我馬上想到的是最近用 linear regression 各種 variable transformation 的經驗。我就說由於 YouTube 後台給的資料比較多是指標,適合做反應變數,解釋變數是很不夠的。所以我也要自己搜集其他變數的資料,例如翻奏原曲的觀看或是影片的類別作為擴充的解釋變數。不過最後分析出來的結果比較像是把指標的公式 [^3]又推導出來一遍。
老師看我回答的不清楚,就又追問那有什麼結果可以拿來行銷嗎?我就回答說我發現如果是 bgm 的話大家比較願意看比較久;另一方面流行歌就比較是一時間的流行,可能短時間有不錯的觀看,但是長時間的效益沒有那麼好。
另一方面中👨🏫問說有沒有考慮做實驗 A/B Test 我的影片。我的回答是說我之前有想要嘗試看看測試不同天的表現,但由於需要控制其他的變數,例如需要兩支比較類似的影片,在實作上面蠻困難的,尤其是我的排程上面不太有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