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本質與中間選民
最近台灣民主受到很大的挑戰。
我不禁覺得民主是這麼脆弱的嗎?沮喪之際,剛好看到志祺七七和葉浩教授的訪談,讓我有許多啟發。除了點出民主的本質外,也很好的說明了現在的處境。
民主的本質
在結尾,志祺七七提問:我們如何調解台灣內部的嚴重分裂,打造出屬於台灣的共同故事?葉浩教授這樣說: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補課,好好地認識民主。
民主它就是解決衝突的機制。
民主是由人民來選出來的,選出來的人會直接反映大部分選民的素質、想法。人民的素質、想法越高,民主選出來的人才會越優秀。
民主就是這一種平庸的、不上不下、勉強大家可以運作(的模式)。所以你不要對民主期待過高,正視民主是什麼,降低期待是運作民主最好的一種方法。
要怎麼理解這段話呢?我們可以用一個統計的小小例子。
市場買蘋果
今天如果你去市場跟阿伯買蘋果,你看到桌上有超過 20 顆蘋果。你可以看到有些蘋果光澤明亮,有一些感覺已經黯淡無光,但大部分賣相一般般。你就隨口問了一下:
阿伯,今天這批蘋果如何?
阿伯想都不想回答:
**絕對讚的啦!**要幾顆我幫你選。
你就回答了:
那幫我選幾顆普通的就好,要算我便宜一點的。
於是乎,你看到阿伯就從大部分一般般的蘋果中拿了幾顆幫你打包起來,當然他也是給你打了個折。
現在問題就來了:
你明明看到有一些不一樣品質的蘋果,但很明顯一開始問的時候阿伯刻意高估了蘋果的平均價值。但在挑選的時候,能夠代表這一整堆蘋果的,很明顯就是普通品質的那些。
平均數在哪裡?
現在我們知道問題在哪了,葉浩教授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民主是代表大多數人,如果眾多的蘋果品質都普普通通,那當然我們品質的平均就是普普通通。
終究「高品質」和「低品質」的是少數。我們可能跟阿伯一樣期望蘋果的品質普遍是高的,那就必須從源頭改善蘋果樹的種植、蘋果的採摘、物流,確保蘋果在交到消費者手中是漂亮的。
第一步,我們要認知到:民意代表就是負責代表大部分人民的想法,這不一定是你的想法。但光知道到這件事就非常有幫助了。
知道「平均數」在哪裡。
中間選民定理
民意代表一定是代表「多數民意」嗎?有沒有可能人民選出 了一個不符合多數民意的民意代表?有一個政治經濟學理論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 Duncan Black 提出的中間選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
想像一個情境:
沙灘上的攤販
現在在一個沙灘上,沙灘上只有兩個攤販:一個在最右邊、一個在最左邊。
現在一名顧客來到了沙灘的正中間,他很渴,想要買個飲料。他發現兩邊的攤販差不多遠,但天氣實在太熱了,他只想要快點買到一杯飲料。所以就隨便選了一間。假設右邊好了。
左邊的老闆就想:那我是不是靠近中間一點,下次顧客就會來我這邊。
果然,後來出現在中間的顧客看到左邊的攤販比較近,因為實在太熱了,所以就直接去了左邊的攤販。
這時候右邊的老闆發現不對勁,他發現顧客都因為左邊的攤販離中間比較近,所以選擇了左邊。為了不要繼續損失顧客,他把攤販移到離中間更靠近的地方。新來的顧客看到右邊的攤販比較近,所以就都往右邊去。
擠在中間
你發現了嗎?最後兩邊的老闆會因為不想錯過任何顧客,不斷的向中間移動。最後的結果就是兩個攤販都在沙灘的正中間1。